科技與民生

版主: admin1

回覆文章
lok
文章: 78
註冊時間: 2020-12-02, 11:17

科技與民生

文章 lok »

在上月4月30日晚上八點,新疆和田一個7歲維吾爾族小男孩,手臂被拖拉機帶輪絞斷了,要緊急做手臂接駁手術,而當中則顯示了中國善用科技去改善民生。以下是余非在美國《星島中文電台》於2021年5月10日「時事觀察」節目的節錄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CMfukHqszA

和田與烏魯木齊相隔1400公里,結果相關人員成功在8小時黃金接駁時間內,將小男孩送往新疆醫院做手術。而趕及上飛機是關鍵,和田機場令準備起飛的飛機滑回廊橋,接收了小男孩和醫護設備後重新起飛,全過程只用了18分鐘。
以下是5月4記者會,和其他後續報導值得分享的細節。5月4日記者會訊息很全面,出席的有小男孩舅父阿卜杜麥吉提·伊敏;當時機艙乘務長趙燕;以及烏魯木齊急救中心120隨車醫生曹洪民;以及負責接駁手術的骨科醫生黎立。
第一點談飛機上的情況。由空姐趙燕的描述得知,她們的主要任務是令小男孩不要睡覺。他們播歌,用聲音把他弄醒,以及跟小男孩保持對答。此外,要為小男孩的斷臂不斷更換冰塊。這些都是想像到的工作。
第二點想說手術動用的人數。接收小男孩的新疆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預留了多少人手投入小男孩的手術是20多人。資料顯示,對
小男孩的支援,由他父母打120求救那一刻已開始。小男孩舅父伊敏說,晚上八點半小男孩整條手臂被拖拉機扯斷後,把他們嚇個半死。他們一邊撥打120,一邊不等了,自行開車直接去醫院。然而,證明急救中心反應很快,伊敏舅父說,車開到半路,就迎頭遇上去接他們的救護車,於是立即半路將小男孩轉上救護車,在車上開始急救。到和田地區人民醫院後,事前知道小男孩快將到來,醫生早便準備並立即做檢查,即時決定斷肢再植是大手術,他們設備條件不足;於是立即聯繫新疆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由骨科主任黎立醫生接手。和田請黎立醫生做好接收轉院患者的準備。大家想像有兩個平衡畫面平衡地在努力中:一方面,是轉送小男孩的一行人員坐急救車直奔機場;另一方面,和田醫院同步在做事(不是把小男孩打發去另一家醫院便沒事可做)。和田醫院向烏魯木齊黎立醫生頻密地提供資料,例如傷口照片,令烏魯木齊那邊即時預估到接駁的難度,方便即時安排做大手術的人手和設備配置。別忘了當時是4月30日凌晨,跨過凌晨就是五一勞動節長假期的第一天。
黎立醫生在新疆這邊立即向醫院黨委申請開通綠色通道,因為手術屬於難度最高的4級外科手術。手術前的搶救預案,在小男孩還在飛機上已開始討論。結果立即編配了一個20多人的團隊備戰standby。人員來自包括:骨科、急診科、檢驗科、放射科、麻醉科、輸血科等相關部門。這便是為何小男孩一到達新疆醫院便可以立即做手術的原因。手術歷時3個多小時,很成功。最新消息是小男孩病情穩定,最主要是接駁後肢體通血正常。
在此做一點歸納。上述第二點是令大家知道,整件事的靈魂,不只是在交通上,以及和田機場的18分鐘操作。在交通轉運上,7小時跨越1400公里,過程快速而安全,固然值得大力點讚;可是交通轉運只是整件事的其中一個面向。上述分享反映,整件事是由不同層面很立體地、全方位地暢順協作才得以取得成功。和田的照片一定用電子化方式傳送,於是即時、幾秒便發去新疆。運送和醫院系統兩個層面的事,在同步進行。小男孩及時在黃金8小時內接駁斷肢,除了交通上起關鍵作用,醫護人員的靈活、積極、專業等方面,都起關鍵作用。和田和新疆兩間醫院不用建立跨部門小組之類的框架,都可以積極協作、靈活走位,我認為是醫護人員工作投入所致

這同時亦展示了十四五規劃中第十四篇—增進民生福祉,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藉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完善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制度,制定促進共同富裕行動綱要,自覺主動縮小地區、城鄉和收入差距,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回覆文章

回到「科技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