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評四方丨回顧1848年動盪的歐洲 再看歐洲的今天

回覆文章
admin
Site Admin
文章: 513
註冊時間: 2020-07-10, 20:00
點讚了: 32 次
被點讚了: 9 次

品評四方丨回顧1848年動盪的歐洲 再看歐洲的今天

文章 admin »

來論 2022-04-14 https://www.dotdotnews.com/a/202204/14/ ... 314be.html

文/關品方

十八世紀初葉,歐洲工業革命是繼大航海時代之後出現的另一突破,當時的君主制度和天主教義儘管如日中天,疊加在一起就是所謂政教合一,已開始備受衝擊。到1776年,亞當史密斯的「國富論」出版,為原始資本主義提供經濟學理論上的根據。同年,美國脫離以英帝為首的殖民地統治,宣布獨立,口號是在上帝之下人人平等,呼籲要擺脫君權統治,爭取自由。平等和自由的浪潮回過頭來,在歐洲興起。13年後,1789年法國大革命,推翻法帝,成立共和國,自由平等(和友愛)的思想,一躍成為公民意識,巴黎公社是社會主義思潮的濫觴。簡單而言,是反對帝王統治,抗拒宗教束縛,這思潮不斷增長近60年,最後席捲全歐洲,於是出現1848年的歐洲大動盪。

歷史記載的1848年,是歐洲革命之年。從法國到奧匈帝國,從北歐到意大利,無問南北西東,到處都出現反對專制,要求自由,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的抗爭,歷時兩年之久,才逐漸平息。從此之後,歐洲不再一樣,從1789年法國大革命到1917年俄國大革命,1848年剛好就在中間,前後各相隔60年左右。歷史發展有某種必然性的軌跡,1848年的歐洲,是近代歷史規模最大的革命運動之一,從某個意義上看,俄國實在是歐洲的一部分,彼此並無必然的意識抗爭,更無基本的利益衝突。

本人在中學時喜歡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對1848年歐洲革命運動,老師解說得十分詳細(當然還有1911年的辛亥革命,一中一西,互為表裏)。我們從長遠的大歷史角度看,過去五百年的世界潮流浩浩蕩蕩,一脈相承,有明確的脈絡可尋。可惜香港人在這方面的認知好像十分缺乏,不明白中學的歷史老師在過去25年來,究竟在課堂上教過什麼東西,想來令人感到氣餒,覺得遺憾。我中學會考時,預測有關1848年歐洲革命將是熱門考題之一,於是準備充分,因此記憶猶新。

歐洲俄烏戰爭爆發以來,本人最近午夜夢迴,沉思前事,回想過去二三十年來,因為工作旅遊學習的關係,經常赴歐洲好些國家出差旅行培訓,從東到西從南至北,積累有很多主觀體會和感受,對歐洲的文化歷史深有好感。因為孩子們都在英國讀大學做研究,因此也經常赴英,對於英國和歐洲之間長達一千多年的恩怨情仇,也略知一二。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法國、英國和德國,還有意大利,這歐洲七雄先後崛起,互相仇殺,戰爭不絕,令人感慨萬千。

二次大戰結束,因為慘痛教訓記憶深刻,歐洲開始邁向統一,於是遂有經濟上的歐盟,謀求共同市場的區域統一。1945年美國崛起成為西方超級大國後,藉着天授命定論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認為自己凌駕一切,以為自己的一套是全世界唯一真理,以自由民主對抗極權專制,以資本主義對抗社會主義,有意無意間要迫使別國選擇藉此製造敵人,遂有長達46年的美蘇爭霸。由美國主導,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以軍事同盟的方式圍堵蘇聯。自由民主世界和專制獨裁世界,據說勢不兩立。民主世界對抗非民主世界,一種概念化的簡單認知,影響全人類,以二分法來看待複雜紛繁的現實,到今天大多數人仍然未覺醒。

其實人類的文化歷史民族多元多邊,制度理論道路更是多種多樣,最理想的就是和平共融,互相尊重,沒有你死我活的鬥爭,更無須我勝你負的爭持。戰爭從來都是有人鼓吹,有人販賣才會造成。為何如此?主要是錢作怪,是軍事工業,軍火商人和政治掮客,最怕沒有戰爭,唯恐天下不亂,從這個角度看,世間事情清清楚楚,洞若觀火。

回頭再說1848年的歐洲革命。那是第一次席捲大部分歐洲地區的革命。從一月意大利開始,二月法國繼起,之後革命風暴迅速向周圍傳播,抵達中南歐成為革命的主戰場。從維也納、柏林、米蘭、威尼斯、羅馬、巴勒莫,到奧匈帝國邊境的布拉日和布加勒斯特,歐洲很多重要城市紛紛爆發革命,並向鄉村蔓延。和1789年法國大革命通過軍隊將革命傳播到歐洲各地不同,1848年的歐洲革命,各國民眾是在受到巴黎人二月革命的鼓舞後自發地爆發出來的。由於交通開始發達,革命在一個國家率先爆發之後,迅速蔓延,擴張到全個歐洲,口耳相傳,自由平等的呼聲響徹四方,各地的革命者互相聯繫彼此呼應。巴黎二月、維也納三月,就這樣傳播開來。1848年歐洲革命是一個關鍵節點。在這之前,民族主義和世界主義能夠共存,之後二者徹底對立,從此歐洲陷入激烈的民族衝突之中。二戰後歐洲人深自反省,一體化進程才逐漸開始。

如今我們重新審視這場1848年歐洲的共同革命,百年滄桑之後,注意到歐洲從分裂到整合,最後1993年成立歐盟,渡過了漫長的歷史階段。在專制和自由之間、在極權和平等之間、在仇恨和友愛之間,往復循環多次。開始是反對絕對主義和封建主義,要求取消皇室特權,賦予人民基本的公民權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創建代議政制和政府機構,從君主立憲到人民共和,意味着體制的更新與重建,同時要求政教分離,政治行為和宗教思想區別分隔。

五四運動前後,留法勤工儉學掀起高潮。1919至1920年間,先後共20批約1600多人到達法國,基本上都是16至30歲的青年人,他們把一戰之後的歐洲思潮帶回到中國,包括資本主義、自由主義、和平主義、法西斯主義、無政府主義、納粹主義、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德國和意大利就分別孕育了法西斯主義和納粹主義。(烏克蘭境內的新納粹主義就是以法西斯的形式死灰復燃。) 留法勤工儉學的成員中,著名的有周恩來、蔡和森、趙世炎、李富春、聶榮臻、王若飛、徐特立、陳延年、陳喬年、鄧小平、陳毅、蔡暢、李維漢等人,可謂粒粒皆星。順便一提,共產主義這名詞的翻譯來自日本,其實它的淵源來自巴黎公社,比較合乎當年歷史現實的翻譯,或者應該稱之為公社主義。以本人在日本留學工作多年的理解,共產一詞在日本語意和詞匯中,應該理解為共同建設和共享成果,沒有充公或瓜分社會財富的意思。

1848年的歐洲革命,各國情況不盡相同,但思想目標卻是大約一致,離不開民眾基本的團結力和凝聚力,除了知識分子扮演主要角色之外,還有工人和農民的參與。最後逐漸發展成為低層階級反對高層階級,一無所有者反對擁有資產者之間的鬥爭,和馬克思主義的出現有關。共產黨宣言第一次以單行本問世,也是在1848年,從要求改變政府的模式到要求變更社會秩序,到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之間惡鬥,最重要的轉折是俄國1917年十月革命成功,推翻沙皇的君主獨裁政權,本質上和1789年法國大革命沒有分別,只不過晚了128年。因為從巴黎到莫斯科,路途畢竟比較遙遠,整個過程雖有先後之差和時間之別,思路和趨勢基本一致。同屬歐洲有民族尊嚴和歷史沉澱的大國,法俄之間共同之處不少,幾年前馬克龍曾經詰問,究竟北約的敵人是不是俄國?這個問題問得十分深刻。

其實俄國和歐洲大陸並無本質上的分別,被美國強力扭曲,標籤為自由民主和極權專制之間的碰撞,是由於蘇聯74年的一段共產主義歷史 。那是在一段獨特的歷史時期內,從沙皇的帝國俄羅斯時代走到普京的共和俄羅斯時代,是對1848年以來的歐洲革命一種反沖後坐力的偏離。從1917推翻皇帝到1991蘇聯解體,和1848年歐洲革命以來的大歷史趨勢比較,在本質上並無不同。

為什麼俄國反對北約持續東擴,弄致烽煙四起生靈塗炭,原因不在歐洲和俄國本身,而是在美國軍事工業複合體的霸權主義,人為地製造北約和俄國之間不可調和的抗爭。儘管蘇聯已解體多年,為何美國仍然鍥而不捨,31年來窮兵黷武到今天?北約分四個階段不停頓地向東擴張,軍事部署到俄國的家門口。因為美國利益集團要製造對抗和仇恨,販賣恐懼和危機,才能夠販賣戰爭、販賣軍備,不停搵銀。說穿了是營銷策略。這個世界看似很複雜,如果把道理說透,其實很簡單。

現在要慎防的,就是美國誤判形勢,以為是千載一時,禍水東引到亞洲,煽動「台獨」叛國集團一班傻瓜挑起紛爭,誘使大陸出動人民解放軍。美國最方便的棋子,好使好用,就是蔡英文,因為她言聽計從。

李顯龍最近認為,把世界簡單地分為民主對抗非民主,這種二分法十分簡單幼稚,天真可笑。因為每個國家民族都有他們自己本身的特點和喜好,有他們自己選擇的道路和制度,何必求同?總要大家一起求同尊異,才能夠百花齊放,在良性互動的過程中,做到人類命運共同。從這個角度看,當今世界最根本的挑戰,就是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倒美國軍事帝國霸權主義。這說法高度概括,好像最早由毛澤東提出,那是在52年前。

回覆文章

回到「關品方【品評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