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要科學反映 不應不報憂

回覆文章
lucent
Site Admin
文章: 77
註冊時間: 2020-07-11, 15:16
點讚了: 11 次
被點讚了: 9 次

數據要科學反映 不應不報憂

文章 lucent »

中國經濟形勢備受關注,而由於缺乏全面而可靠的數據,外界甚難作出準確研判。前財政部長樓繼偉上周六出席一個論壇時,居然公開
質疑中國政府經濟數據「報喜不報憂」,全部指標「非常好」,未能反映當前經濟困境。這屬極之罕見事件,亦令人聯想到多年前的「克強指數」。樓繼偉今趟公開發聲,或意味中國經濟壓力比外界估計更嚴峻,讓體制內人士也憂心忡忡。
樓繼偉在2013年至2016年擔任財政部長,隨後轉任全國社保基金理事長直至2019年,目前的職銜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理事會主席。他剛於周末出席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辦的2021-2022中國經濟年會,席間直言中國現時反映經濟負面變化的數據不足,例如上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形容當前形勢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但從統計數據完全看不出來,相反全部經濟指標「非常好」,他擔心這會使政府更難研判經濟下行風險。

作為比較,樓繼偉形容「美國的數據既報喜也報憂」,似乎暗指中國數據「報喜不報憂」。他舉出兩個例子,首先是中國政府宣傳在新冠疫情之下,企業及其他市場實體數量仍在增加,證明當局抗疫政策奏效,卻忽略了一個事實,就是「實際上它們(企業)很多都因為商業困境和註銷困難,處於停滯狀態」。換言之,按照樓繼偉說法,中國企業總數看似增長,惟很多已淪為「殭屍企業」,只不過暫時未能註銷登記。

其次,樓繼偉指統計數字顯示中國「新增就業」人數增加,卻未明確披露有幾多人失去工作,又或者跟進「新就業者」在幾個月後有否被解僱。由此看來,樓繼偉並未直接批評中國經濟數據「造假」,只是質疑該些數據有「避重就輕」、「選擇性統計」之嫌,令人難以全面掌握中國經濟狀況。

有趣的是,現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也有出席同一論壇發表講話,引用數據稱中國現有7億多就業人員,扣除8000多萬政府公務員及國企人員後,餘下6億多人都是在民營經濟就業,強調2022年實施新的減稅降費政策,須針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減負紓困。樓繼偉對中國經濟統計的批評,可能會讓同一場合的寧吉喆非常「冇面」。

數據迷霧向來有之
事實上,中國的經濟數據向來充滿迷霧,就連政府高層對之也將信將疑。好似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07年擔任遼寧省委書記時,據聞曾向來訪的美國駐華大使雷德坦言,相比起有「水份」的官方經濟數據,他更喜歡用鐵路貨運量、用電量、銀行放貸三個指標來追蹤經濟實況變化,該三大指標後來被媒體歸納包裝為「克強指數」。

在李克強2013年就任總理後、樓繼偉擔任財長期間,中國統計數據的公信力曾經有所提升,不過最近兩三年爭議再起,包括一再延期發放、今年5月份才「見光」的人口普查出生率數字,以及樓繼偉提及的疫情後「全部非常好」經濟指標,都引起坊間議論紛紛;還有李克強去年6月提到「中國6億人每月收入一千元(人民幣)」,所展現的基本國情似乎跟全面小康、共同富裕主旋律有別,也教不少人感到驚訝。

今次樓繼偉公開質疑官方統計數據,屬中國官場極為罕見現象,可從兩個角度解讀。第一個是「陰謀論」角度,是否牽涉政治派系鬥爭,外人無從稽考。至於第二個角度,則反映中國經濟壓力可能比外界估計更嚴峻,令體制內人士也不禁發出聲音提醒,擔心繼續「報喜不報憂」會使情況更趨惡化。

猛人接連示警不尋常
本月初,有「國師」之稱的著名經濟學者、中南海座上賓、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在一個論壇上公開預告,中國經濟未來幾年「可能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最為困難的一段時間」,將面對債務危機、產業鏈遷移、碳衰退三大挑戰。「李國師」如此「唱淡」中國經濟,在當時也被形容為罕見,再結合樓繼偉接力表態,意味短短兩星期內,兩名體制內重量級人物對中國經濟示警,事不尋常。

當然,觀乎上周三至周五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最高層對於經濟形勢相信已有一定掌握。新華社發布的會議通報開宗明義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看到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並強調明年經濟工作「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總括而言,該份通報5000多字篇幅「兩成談成績,八成談問題」,並非一味唱好,稱得上實事求是兼不失積極。

自信報 2021-12-13 中環縱橫 新聞點評 By 高天佑

回覆文章

回到「中國社會主義管治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