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否發展優質本地農業

版主: admin1

回覆文章
Ko Chi Kit
文章: 108
註冊時間: 2020-07-18, 22:30
被點讚了: 6 次

應否發展優質本地農業

文章 Ko Chi Kit »

上世紀五十和六十年代可說是香港農業的黃金時代,其後基於種種原因,農業式微,不少農地都落入發展商手中,成為長期曬太陽但升值潛力奇高的土地儲備。新界區的分區計劃大綱圖雖有指定「農業地帶」,漁護署亦指其中有些甚至是優質耕地,但這些農地不少被棄耕或改作棕地或違例發展。規劃署資料顯示,單是去年第一季(最近數字)就有15宗農地違例發展和3宗涉及農地沒有遵從恢復原狀通知書而被法庭判罰的個案,每宗個案罰款由16000元至125000元不等,相對於違例發展的利潤是微不足道,規劃署的檢控行動難起阻嚇作用,亦不會令業主復耕。對有關土地的業權人來說,只望建議中的北部都會區能早日把他們的土地納入發展用途,不但可免官司的麻煩,更可因落實發展大計「豬籠入水」。

現時香港僅存2500個土耕農場,佔地735公頃,面積不足10個大埔工業園,其中132個共佔地80公頃獲香港有機耕作認證,而當中的103個位於北區和元朗。但翻遍《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報告書》,只見大談發展創科、創造就業機會、城鄉共融,收回濕地魚塘保育、拓展生態旅遊等目標,對如何處理現時區內的農耕產業並無片言隻語交代。事實上「農地」一詞僅在報告書中出現兩次(41頁和75頁),說的不是保存農地,而是把位於馬草壟一帶的農地及坡地發展,提供萬多個住宅單位,甚至成為港深創科園和古洞北新發展區的連接交匯點!香港農地面積不斷萎縮,被收地後能另覓土地續耕的機會也日益減少,這是否意味身處擬議北部都會區的農友們唯有「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鐘」,等候政府收回土地和發放補償金以後便告別務農生涯呢?現時香港獲有機生產認證的農作物每日產量雖然只有6噸,佔香港每日農產品總需求量不足0.5%,價錢亦比一般農產品較貴,但種類繁多且有市場,只不過一般市民對市面聲稱有機生產的農產品的真偽存疑,有礙本地有機農產品市場發展。就此非牟利和獲得國際認可資格的香港有機資源中心多年來努力不懈對業界和消費者宣傳、教育,並對獲認證農場與販商出售的產品不時突擊檢測,加強市民對有機產品的信心和支持。香港市民日益重視飲食健康和環保,不介意花多些錢買不需消耗大量能源從遠方運來的本地新鮮有機產品,香港的有機農產品前景應是明亮的,但巧婦難為無米炊,農友們若無地可耕,那有前途可言?

2016年,特區政府發表《施政報告》宣布推行新農業政策,重點包括在古洞南分期發展一個面積約75至80公頃的農業園,南邊撥作傳統耕種,北邊撥作有機耕種和現代化耕種。漁護署其後又在北區五個地點覓得共約3.3公頃政府土地,推行「特殊農地復耕計劃」,以5年約期租給受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影響的農戶復耕。自然保育界認同新政策的理念,指土耕在香港的重要性不在於保住極少數人的飯碗和生活模式,而是從可持續發展的宏觀角度考慮到農田和耕種是維護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一環。來屆特區政府如何看待香港農業的未來,包括有機農業生產、發展北部都會區過程中為受改變土地規劃和收地影響的農場有何妥善安排、先前「特殊農地復耕計劃」的耕地會否因最新出台的北部都會區大計,在租約期滿後改為他用、面積有限的農業園能否接納所有希望繼續務農的農友需求、農業園能否適時讓農友在收地前遷入,為落種做前期預備工夫等一連串問題,應及早和農友溝通。
作者為香港有機資源中心認證有限公司監督委員會委員,本文僅為個人意見。
#劉勵超 #地產 #天圓地方 - 北部都會區農業去留
資料自信報 2021年1月20日 劉勵超https://www1.hkej.com/dailynews/propert ... %E7%95%99

回覆文章

回到「香港土地房屋再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