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4「小門」 促大灣區科創融合

版主: admin1

回覆文章
lok
文章: 78
註冊時間: 2020-12-02, 11:17

打通4「小門」 促大灣區科創融合

文章 lok »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國家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去年曾公開建議,香港在發展科技方面應該做好兩個對接:一是對接國家的科技發展戰略和重大科技任務、二是對接粵港澳大灣區重大產業發展。

善用港優勢 融通創新產業鏈

在戰略對接方面,香港的科研和金融優勢,對建設大灣區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科技成果轉化及區域創新十分重要,然而一個城市很難單獨做得到,需要和周邊城市形成創新生態環境,融通創新產業鏈。大灣區對於營造區域創新生態環境大有可為,創新科技局提出,發揮香港研究和金融的長處,為大灣區內科創的上、下游發展作出貢獻。


在政策對接方面,國務院「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督導小組」於2018年8月成立,翌年2月小組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肯定香港「國際創科中心」地位;之後在多次會議中,小組逐步制定在大灣區創科發展中「九市兩區」各方面的對接方案,例如香港「北部都會區」中落馬洲河套區和深圳福田區合作發展「深港科創合作園」的對接工作。

然而,目前落地執行仍然面臨「大門開小門未開」的情況,盡管香港與內地科創產業對接工作持續發展,但由於一國兩制下,兩地仍存在政策和文化差異,因此在實踐上仍然困難重重。就此,筆者指出香港科創企業在內地營商經常遇到的「小門」,並提出相應建議:

簡化簽證安排 做好人才流動
(一)簡化通關手續,促進大灣區人才滙融:粵港澳大灣區要實現一體化發展、躋身世界級城市群,解決好人才流動是當中關鍵及動力所在。物隨人轉、財隨人動,人才是要素運轉的中樞、經濟運行的基礎。不少駐港國際科創企業在運作期間,不免派遣外借員工到內地工作,可是現時入境簽證核批等需時頗長,阻礙企業與內地夥伴合作,影響大灣區科創國際化進程。如可讓在港工作的國際科創人員採用特殊簽注入內地工作,將有助促進大灣區科創國際化的實際落地轉化效率。

(二)降低香港本土零部件入境關稅,提高科創產品成果競爭力:科創成果是商業機密,香港研究資源集中、具個人特色,不少香港研發品被用作零部件,送到內地組裝成產品,但現時企業將香港零部件輸入內地,卻受到高入境關稅的困擾。如香港製造科創產品的零部件輸入內地可享有免稅或低稅優惠,將有助促進兩地合作推動更多香港科研成果落地,以及大灣區工業轉型升級。
打開認證渠道 助產品國際化
(三)打開產品認證渠道,提高產品國際化標準:檢測認證是香港所長,國際公信力高,這優勢對內地產品國際化有利,但現時香港檢測認證公司卻未能以控股身份,在內地成立公司,生產商因而被迫使用當地提供的服務。把此限制消除,將有助打造大灣區成為「國際檢測認證中心」。

(四)放寬生物樣本送檢政策,助力生物醫療公司發展:對於生物樣本輸出境外,國家有非常嚴格的監管,雖然中央已為香港的大學制定「樣本過河」政策,但政策並不適用於企業。目前大型香港生物科技公司可以委託內地公司代做實驗,但難免會產生知識產權爭議的風險,加上香港生物科技公司以中小型企業為主,讓它們把實驗任務外判,成本難以承擔。
若這問題持續,大灣區生物醫療科創產業發展會大受影響。筆者希望可以放寬生物樣本「過河」政策,除了大學之外,科學園也可獲得同等待遇,並讓科學園可以幫助中小型生物醫療科創公司申請豁免限制。

自信報2022年3月22年

回覆文章

回到「粵港澳大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