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願我們每一位都有隱形的翅膀—黃裕舜

回覆文章
admin
Site Admin
文章: 513
註冊時間: 2020-07-10, 20:00
點讚了: 32 次
被點讚了: 9 次

但願我們每一位都有隱形的翅膀—黃裕舜

文章 admin »

三十五。三十五名兒童,被無辜虐待及忽略。也是三十五個本來即將迎來積極人生的小孩子們。香港保護兒童轄下的「童樂居」,顧名思義是要為他們的孩童們帶來歡樂,為我城下一代中不幸者,帶來不幸中的些少慰藉。卻只見二十名職員──二十名我們還以為會有點兒尊嚴及自知之明的成年人,會願意愛惜孩子的「大人」──被捕,涉及是次的虐兒案之中。扯耳、體罰、被拋上扔下,這些不是發生在什麼遙遠地方的不可思議之事,而是發生在我們眼前,同樣不可思議、不可理喻、人神共憤的醜事。

三萬五千。三萬五千人,這是葵涌邨的整體人數。作為是次新一波疫情病例的集中地,葵涌邨對於絕大多數港人來說,可能只是「另一個公共屋邨」,咱們以一個事不關己的食瓜觀眾心理去看事情,會讓自己「舒服一點」。但對於當區居民而言,封樓檢測卻不是一個抽象玩兒;新冠疫情也不是純粹新聞上或口罩與口罩之間的抽離現象,而是一個切切實實地影響他們健康、生計、生活的燃眉之急。有多少家庭,因為家中支柱乃是從事着手停口停的勞動工作,而要在封樓檢測之時為自身經濟狀況着急?有多少人,每天每夜在擁擠不堪的升降機上落,為自己健康擔驚受怕?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們無從得知,但絕不代表答案不重要──因為答案,用Bob Dylan的話來說,已在風中傳了開去──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七百五十萬。這是我城所有的人口。這也是香港這命運共同體的歷史責任──確保、捍衞、守護他們──我們的利益。變種病毒來勢洶洶下,通關遙遙無期,跨境運輸、北上工作、與國家有密切商貿的港人同胞們,只能靜靜地等待彷彿永不會到來的黎明,期待終有一天能回自己的國家、過自己想過的人生。同樣道理,香港理論上是一座國際大都市,但直至近幾天,絕大多數國家公民到港仍是要度過漫長的21天隔離,也正是這種自我封鎖,令香港的國際競爭力、對外資及外來人口的吸引力,不斷削弱。要不果斷清零,爭取與國家通關;要不選擇推動全面疫苗接種,然後與世界通關,兩者之間香港必須做出抉擇──而此抉擇應當是在反映國家及港人的共同利益前提下做出。兩者皆有其優劣,但前提是,我們必須要選──我們不能誤以為魚與熊掌都是囊中物。

三年了。自從2019年政治風暴以後,香港經歷了三年的起起伏伏。對於不少港人來說,卻似乎只有伏,而沒有起。深水埗、荃灣、觀塘的劏房居民,生活水平沒有起過。等待上樓的年輕港人,上樓情況沒有改善。新冠疫情下失業、失去工作或上流機會、失去基本尊嚴、失去被人聆聽權利的基層人士,沒有好過。社經不平等、嚴重的社會撕裂、停滯不前的金融競爭力、過度側重特定行業的經濟產業大局,這些都是亟待我們解決的問題。事實是,香港政局也許確實短中期內重上正軌,表象暫時平靜下來,但暗湧處處,並隨時為我們引爆一顆又一顆的計時炸彈。我們沒有等待的本錢,更沒有追溯誰是始作俑者的能力或空間。我們等不了。

以上三個具體論點,帶出三點反思。第一點,乃是看不見的壓力及壓榨,遠比看得見來得嚴重而根深柢固。有人說,香港最大的問題是政治問題、是過去兩三年所發生的政治演變──但在鎂光燈以外的籠屋居民、那接近一百萬的貧窮戶,或是苦苦等待融入香港社會但不果的新移民及少數族裔人士,或是因隔離政策而遲遲未能返港的中產或基層人士,或是那些感到前途無望而黯然離開香港的朋友們──這些人的利益,這些人的故事,又有多少人確實關注?
除了少數願意聆聽而去凝聚各方意見、遇上難題不會繞道、願意走入籠屋、聆聽小商戶、跟基層朋友們真正交談的從政者,現實很現實,鎂光燈永遠都只會圍繞着自認為是英雄,而在特定受眾眼中特別叫座的「光環人士」,而不會聚焦在我城的夾心、基層、三無人士之中。政治訴求與社經所求固然理論上並不互斥,卻在現實有限的媒體資源下,往往失諸交臂。是時候改變了。第二點,我從不相信世間上絕大多數的不公義,皆是由故意而為者所構成的。更多的不公不義,乃是源自結構層面上的問題──不是說,單純地換人、提升或支持某些人,或將責任集中於一兩個人身上,便能徹底解決。要解決結構性不公義,需要兩點自我革新下的覺醒。
第一,有很多本質、立心、初心良好的人,卻可以導致極為嚴重而有違道德基本的結果。好心做壞事,是一回事。平庸之惡,是另一回事。在支持及從體制身上得益,間接助長制度內部的封建、惰性、山頭主義、聯群結黨,這也是一回事。參與在這些過程中的人,未必是十惡不赦的壞人,也未必是心腸歹毒。即便是動機高尚的好人,在不正常的時候中以不正確的態度處事,只會令問題愈發愈大、一發不可收拾。

第二,與其就着個人進行反反覆覆的爭辯,倒不如聚焦在結構性問題之上,思考如何能排除萬難、簡化管治程序、提升管治效率、引進更多的透明度及真正問責,在保存自身特色的同時向應該學習的對象借鑑──這才是解決不公不義的真正出路。個人也許重要,但更為關鍵的,乃是結構本質。

第三點便是,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去糾正世界上一切的極端不平等(radical inequality)。不平等,不止是資源、財富、福利層面上的不平等,更是更為深層次的機會不平等、公權力的不平等、發聲發言權的不平等。為何一名生長在劏房裏的基層孩童,哪怕多麼的努力、多麼的出類拔萃,卻最終仍要因家中財政壓力而半工半讀,最終考不上大學?為何一名因一時意氣而誤入歧途的青年人,在別有用心、吸食人血饅頭的政客煽動之下,付出昂貴代價,然後還要再被社會唾棄及排斥?

為何回歸二十五年來,我城仍然對我國發展認知嚴重貧瘠、對我們內地同胞充滿着毫無事實根據的偏見及排斥?為何今時今日的香港,會有人因為被極端勢力攻擊、批評、謾罵,而將自身政見及立場隱去刪除,只怕夜長夢多,被民粹式的轟炸人格謀殺?我們必須認清楚一點事實。香港現時並非太平盛世。我們不能沾沾自喜,以為躺着、坐着,便能解決問題。問題是不會隨着我們主觀而理想的願景意志得以解決。

問題也不會隨着時間而消逝,而只會愈積愈多、愈積愈深。躺平不只是一種錯誤的人生觀(我說了很多次),更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公共事務態度。同樣道理,我們需要團結各方、統合最大多數的意見,尋覓香港的最大公因數,方能化解四伏的危機、抑制蠢蠢欲動的暗湧勢力,方能讓國家及香港一同往前走,大步步地走,告別蟄伏多年的深層次矛盾。有一位前輩曾跟我說過──他說,香港可分為一小撮人和一大撮人。前者擁有一切的選擇,他們可以遠走高飛,在他鄉落地生根,發達上位;後者卻沒有這種選擇,沒有這種能力,更沒有離開香港的想法──因為他們連最基本去進行這個選擇的權利都沒有。
那位前輩跟我說,作為前者奇異的他選擇留在這裏,是因為他愛這片土地、他珍惜我們的人情味、他生於斯,長於斯。死於斯。他有得揀,所以他揀「留喺呢度」。

喜氣洋洋,這是新年時節我們禮尚往來的前提──不能提「衰野」,不能講「晦氣說話」。新的一年。正面積極思維至上的人常告訴我們,新的一年,新的一天,新的開始。但對於無數在煎熬中過活的人,新的一天,只不過是距離終結近了一天而已,沒太多的積極意義。有些真話,有時候,不得不說。洗盡鉛華之後,便要面對事實。同樣道理,說真話,並不代表接受現實,或是認命。人微言輕,每當筆者失落之時,很喜歡聽張韶涵的一首《隱形的翅膀》—我們「不去想他們擁有美麗的太陽」,因為「我看見每天的夕陽也會有變化」。她知道她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而今時今日的香港,正是需要一雙隱形翅膀,讓我們重新飛翔。但願香港有資源、有力者能站出來,為我城最為水深火熱的大眾做出貢獻。不要因善小而不為──哪怕是支持葵涌邨中因封鎖措施而生活陷入困境的朋友們,還是資助一名沒有資本但具備潛質上大學的貧苦學生,還是貢獻予推動房屋改革過程當中的社會公開討論,還是提升各自工作單位對這些社會議題的關注,這些「善舉」毋須過多的錢財,也不用什麼複雜的計算。香港具備資源及優越條件的前輩及朋友們大有人在──當然,君可能會說,「為什麼要我們來做,為什麼政府沒有做?」但政府固然有做,在做,也需要民間及公民社會同路人的支持。望你們隱形的翅膀,可以去幫沒有翅膀、沒有援手、沒有救助的苦難者。但願我城的管治者、從政者,能急市民所急,用真摯而平視(不是俯視,也不是仰視)的態度,接觸及聆聽我們普羅大眾的真正聲音。

那籠屋裏面恐懼打針的老人家、那學校裏面走上歧途的反叛青年、那為自己所愛的香港做出貢獻的地區工作者、那在經費及資金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仍然堅持經營非牟利機構的社工、那緊守自己崗位去教不蔓不枝不偏不倚──教真相的老師,這些人皆值得我們的尊重、關注、敬佩。同時,也希望面對着這些結構性障礙,我們能將注意力從改變個人身上,拓展及擴展至改變結構的實際反思。自我改革、無時無刻反省,汲取教訓,這是一種人生態度,也是一種從政態度。同時,也要體會對方難處、培育實際的同理心、

理解到團隊每一個人的長短處──這樣,才能真正地用人唯才、團結香港所有為國家、為香港、為大家的有心人。望你們隱形的翅膀,為我城管治、政治提供所需要的底氣、同理心,以及拚勁。最後,但願每一位讀者,你們每一位,皆能看見自己的重要性、認同自己的價值,發掘到自己獨有的定位及身份,並將自己的價值作為改變、改革、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及燃料。

香港過去數年經歷了很多、很多──但港人本質的堅毅、正面積極的思維、憤發圖強的拚勁,這些都是我城依賴了一百多年的成功之道。如今世界局面凶險難料、有機心的投機者虎視眈眈,我們即使不求團結,也但求以香港這個家為基礎,共同探索一條可行的出路。

望我們隱形的翅膀,能讓我們在絕望、失望之時看見曙光;能讓我們在荒亂無序的現實政治中,不忘初心,同時實事求是,以大眾的共同利益──包括恨自己入骨、當自己是世仇、或是對自己冷嘲熱諷者──為中心,將這條路走下去。我不是一名本性樂觀的人,但新一年到來,確實是許願的時刻──但願我們能將以上的種種願景轉化成事實,讓香港能作為祖國一部分,面向世界,走向未來。但願每一位港人能驕傲而自信地跟人說,「我來自香港!」
虎年即將開始,希望大家今年,如虎添翼!
《牛津政治評論》創刊總編輯、《破繭論》作者
#黃裕舜 #時事評論 #政思故我在 - 但願我們每一位都有隱形的翅膀

回覆文章

回到「青年KOL園地」